当前位置:资讯 > 专利不是“流产”就是“夭折”,谁的错?
专利不是“流产”就是“夭折”,谁的错?

2015年05月18日

  编者按:超过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没有市场价值?据有关数据报告获悉,高校对于专利的申请更多的是为了评奖、评职称,这是几乎没有价值的,或者说是价值不高(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讲,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出现这种不对等主要是由于高校不具备生产力,拿着图纸去找企业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就属于别人了,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一些高校科研人员丧失了积极性,另一些申请了专利仅仅是为了评奖等,也不会走向市场,所以一些高科技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近日,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执行情况及‘十三五’时期相关建议”专题调研组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相关项目负责人召开的座谈会上,相关专业人士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刘宏的一席话引发了大家的深思。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我特别想问一下,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执行和审计过程中,有多少人在真正关注知识,关注科研?大家的注意力大多在买了什么机器、钱花的是否和预算一致等财务管理问题上。”

 刘宏直言:“因为高校不具备生产能力,因此经常是我们设计,然后企业来负责生产。我们为了让设计形成产品,只能将图纸交给企业,得不到任何的知识产权保护,然后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走向市场,这个产品就跟高校一点关系没有了。这种情况如果一直持续下去,科研人员还有什么积极性?完全是白忙活。”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某专项负责人鲍文也有同感。“其实,现在在某些领域,国内高校的研究成果已经超过了国际水平,但就是形成不了全国的协作,为什么?因为大家谁都不想把新技术拿出来,怕一旦拿出来就变成了别人的东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如果不重视技术发明和知识产权,不重视专利保护,是不可能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

 鲍文的话让调研组组长、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张玉台想起了一件往事:“上世纪90年代,中国古代科技展在意大利举办。在科技展开幕式上,中国的主办方播放了一首《二泉映月》,结果被意大利主办方要求交纳1000元的专利费。这个专利费并不是揣进了意大利的腰包,而是转给了中国专利局。在专利保护上面,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到现在,我国对专利保护的重视依然严重不足,所以当这段像故事的往事讲出时,我们只能低头默认“现状确实是这样”;而不能大笑指出“怎么那时会这样?哈哈哈哈”。

 “确实,中国对专利保护的重视严重不足,这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很多机制缺失,实现起来十分困难。”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为民看来,专利保护意识的薄弱造成很多科技创新形不成专利,即使形成了,目的也多是为了评职称、评奖,而不是为了在产品市场化、产业化中获得收益。这种导向使得很多专利不能走向市场,过了保护期就只能逐水飘零,失去本来的价值。

 辛辛苦苦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不是‘流产’就是‘夭折’,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悲哀,更是国家的损失。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要想执行得好、出好成果,就必须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一定要给科研人员提供创新的土壤和环境,这是科技发展的硬道理。

7*12

小时在线客服

10m

快速响应

多对1

专业服务

99%

问题解决率

关注我们

恒程创新服务

名企知识产权经理人沙龙

广东泰兆律所

首席知产官

恒程创新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7164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