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恒程视角 | 审查意见答复之放大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
恒程视角 | 审查意见答复之放大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

2024年11月08日

在专利申请过程中,审查员可能会提出审查意见,指出申请文件与现有技术(对比文件)之间的相似之处,质疑申请的新颖性或创造性。作为申请人,如何有效地答复审查意见,放大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是确保专利申请成功的关键。本文将从理解差异、详细对比、突出创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审查意见答复中放大这些区别。


微信图片_20241108103058.png



深入理解差异,明确答复方向/01

首先,申请人需要仔细阅读审查意见,明确其指出的主要问题。随后,深入研读申请文件和对比文件,把握两者在技术特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基本差异。这是构建答复策略的基础,也是放大区别的前提。


详细对比,凸显关键差异/02

1. 技术特征的逐一对比

技术特征是专利申请的核心内容,也是与对比文件比较的关键点。在答复中,应逐一对比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的技术特征,找出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体现在技术特征的种类、数量、组合方式以及功能效果等方面。通过详细的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展示申请文件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2. 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对比

除了技术特征外,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也是区分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的重要因素。在答复中,应明确阐述申请文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与对比文件进行对比。如果两者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应明确指出区别,并强调申请文件针对特定技术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的独特性和有效性。如果技术问题相似,但解决方案不同,则应详细阐述申请文件的解决方案在哪些方面更加先进、更加有效或具有其他优势。


3. 技术效果的对比

技术效果是评估专利申请创新性的重要指标。在答复中,应对比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的技术效果,强调申请文件在技术效果上的改进或提升。这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用户反馈、技术测试等方式来证明。如果对比文件未提供具体的技术效果数据或评价,可以借助申请文件中的实验数据或技术评估来凸显申请文件的优越性。



突出创新,构建有力答复/03

1. 强调创新点

在答复中,应明确指出申请文件的创新点,即与对比文件相比的独特性和优势。这些创新点可以是新的技术特征、新的技术方案、新的技术效果等。通过强调创新点,可以凸显申请文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案例

该案例系关于申请号为2021xxxx8872.X的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答复:

审查意见中认定“在对比文件1的基础上结合本领域常规的神经网络模型构造,所述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中间层、线性层以及输出层,其各层的连接设置和模块选择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预期设置的,其不需要付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然而:


根据本申请第[0092]段公开的内容可以本申请的神经网络模型包括输入层、中间层、线性层以及输出层,线性层为Linear,其中,“中间层”主要包括“LSTM模块”和“Linear+LSTM模块”,LSTM模块与输入层单点连接,实现了对输入层的各点输入均起到了单独记忆处理功能,由于LSTM模块具有单独记忆功能,所以LSTM模块可以通过参考记忆信息来将异常电压信息与记忆中的正常电压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实现将异常电压进行截断或者去除处理;由于LSTM模块是具备记忆功能即记录功能的神经网络模块,因此,中间层的“Linear+LSTM模块”跟中间层的“LSTM模块”一样具备记忆的效果,“Linear+LSTM模块”主要是用于综合输入层的全部电压信息然后记忆,从而实现目标神经网络模型可以综合所有输入的电压信息进行整体分析的效果,可见,中间层不仅能够将电压数据中的异常电压剔除出来,还能够综合所有的电压进行来进行整体分析。


虽然对比文件1中并未介绍隐层神经元在网络中的作用,但是根据对比文件1中网络模型的输入值和输出值可以确定,对比文件1中的“隐层神经元”未起到剔除异常电压信号的作用,且对比文件1中并未提及到LSTM模块,故申请人认为对比文件1中并未公开本申请中的“中间层”。


2. 引用证据支持

为了增强答复的说服力,可以引用相关领域的技术背景、发展趋势、专家意见以及实验数据等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证据可以帮助审查员更好地理解申请文件的技术内容和创新性。


案例

该案例系关于申请号为2021xxxx4137.6的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答复:

审查意见中认定“权利要求7中记载了所述织布的织布组织为2上1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清楚“2上1下”表示的是什么,虽然权利要求7的技术方案在说明书中存在一致性表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能够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内容中得到或概括得出该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记载该技术方案的权利要求7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不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然而:


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所述织布的织布组织为2上1下”中的“2上1下”属于现有技术(参见网页链接:https://m.idongde.com/q/s/7fbB9b9d112a3a99.shtml),由于织布里面都是由经纱(左右横向)和纬纱(前后纵向)编织而成的,通常“上”指代经纱,“下”指代纬纱,2上1下表示两个经纱压一个纬纱为最小组织结构,即所述织布的织布组织的最小组织结构为两个经纱压一个纬纱。因此,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所述织布的织布组织为2上1下”是符合专利法第26条第4款的规定的。


3.技术特征具体分析

在答复的过程中,应针对每个技术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若技术特征未被对比文件公开,可以根据说明书中记载的内容重新组织语言来描述申请文件或者对比文件中所记载的实际内容,在描述的过程中尽可能放大两者之间的区别,以突出申请文件的创新点。


案例

该案例系关于申请号为2022xxxx9674.5的专利申请的审查意见答复:

审查意见中认定“对比文件1已经公开了从地震震级和震源距进行分解,将连续量转化为离散量,从而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些离散量可以认为相当于等效地震”,然而:


根据对比文件1公开的“识别所有具有破坏性地震源”、“从地震震级分解开始”,以及“离散处理连续分布M和R是具有操作性的,转换连续量为离散量的总和”可以确定对比文件1是对所有具有破坏性地震源的震级分解之后将地震源的震级从连续分布转换为离散量之后实现对地震危险性的分析,也即为针对某个震源的地震震级和震源距进行离散量转化,得到的是某个震源的地震震级离散量和震源距离散量,而根据本申请说明书第【0066】-【0069】段所公开的内容可以确定本申请中的“等效地震”指的是根据分解结果中的震源距离、震级以及贡献率得出的两组产生相同效果的地震,可见,对比文件1中的“等效地震”应为根据不同震源的“地震震级离散量和震源距离散量”来确定,对比文件1的“等效地震”并非是一定能产生相同效果的地震,且对比文件1的“等效地震”是基于一个地震源确定的多个地震,而本申请中的“等效地震”是根据“震源距离、震级和贡献率”来共同确定的(贡献率是判断两个地震之间是否具有相同效果的重要因素),且本申请的“等效地震”应该为具有相同效果的地震(包括震源距离、震级以及贡献率相同)。


因此,申请人不认为“地震震级离散量和震源距离散量”能够相当于本申请中“根据震源距离、震级和贡献率确定的等效地震”。


审查意见答复是专利申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有效回应审查员的质疑并争取专利授权,申请人需要深入理解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差异,并通过详细对比和突出创新来构建有力的答复策略。在答复过程中,应确保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只有这样,才能成功放大申请文件与对比文件之间的区别并赢得审查员的认可。

 


7*12

小时在线客服

10m

快速响应

多对1

专业服务

99%

问题解决率

关注我们

恒程创新服务

名企知识产权经理人沙龙

广东泰兆律所

首席知产官

恒程创新 版权所有 ICP备案:粤ICP备171648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