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38-1688
24小时在线咨询
2020年04月29日
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展成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但距离知识产权强国仍有一段距离,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尤其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运用率低等情况依旧存在。相对而言,知识产权人才资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目前,我国从事知识产权相关从业人员数量有100万左右,但综合科技、法律、管理和市场经济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仍有着很大的缺口。
相对于“人才”的概念来说,知识产权人才只是一类专业人才的总称。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对知识产权人才问题高度关注,但至今知识产权人才的概念尚未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从而导致我国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上无据可依、无规可循。比较典型的案例比如打着“培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口号的上海同济大学法学院博士点,被教育部直接撤销并责令五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大学教育、社会团队机构组织培训和职业教育。这三种模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人才培养”的相关动作,但却存在着一定弊端,尤其是在大学教育上。
第一,知识产权是个综合门科,它至少需要综合科技、法律、管理和市场经济四个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一直以来,我国都以培养法律人才为导向去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甚至绝大部分关于知识产权的教育学科都会设置在法学院,这就导致了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对法学理论了解有余,但对于科技、管理和市场经济等综合学科的融合贯通不足以满足企业要求,与现实需求出现脱轨情况。其中,可能会有些教职人员发现这个问题,于是在课程方面加入了部分综合学识,但这种做法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不应过于单一化。目前,虽然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大多来源于法学专业,但在实际运用中,非法学的理、工、文、管的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也会涉及到知识产权范畴,比如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建议应该在非法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课程中适当加入知识产权方面的通识课程。
第三,知识产权教育是进阶性的人才培育,需要注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不匹配,学生毕业之后可能会出现与现实需求脱轨的情况。一般而言,建议高校在学生教学课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教学环节,但也要充分契合实际情况。其次,可以建立知识产权相关的实习基地,并聘请有实务经验的教师或者企业知识产权高管人员来教导学生,让学生更容易与现实需求接轨。
第四,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要兼顾国际导向。知识产权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国内,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也引起了广大社会人士的关注,比如其中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到相关国际公约和协定。同时,近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也出现了大量逆差情况,我国企业每年都会向其他国家支付大量的专利权及其他权利的许可费,这就促使了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科技研发投入,以及越来越多的国际技术交流、转让等活动,这也需要有丰富国际实务经验的知识产权人才来解决和服务。
以上,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的一些分析与思考。笔者认为,知识产权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专业人才,我国高校可以充分结合本校优势、各国已有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以及我国现实社会需求情况来设计课程,同时可以聘请企业知识产权高管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开展分享会等,以更好地培养出质量合格的专业知识产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