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400-138-1688
24小时在线咨询
2025年03月31日
本文通过分析2020年十大无效案中的“一种移动电源的租借方法、系统及租借终端”案例,探讨涉及共享技术和商业方法类的发明专利创造性如何评判的问题。研究发现,在评价商业方法类发明是否具备创造性时,需考虑技术特征与非技术特征的相互作用;之后再对发明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进行评判。
关键词:共享充电宝、移动终端、身份识别号码、云端服务器、创造性。
01引言
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是指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广义地讲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指手机或者具有多种应用功能的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
随着网络和技术朝着越来越宽带化的方向发展,移动通信产业将走向真正的移动信息时代。另一方面,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处理能力,移动终端正在从简单的通话工具变为一个综合信息处理平台。这也给移动终端增加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身份识别号码(user identification number)是在系统、网络接入认证中用户的唯一认证号码。智能卡作为一种存储数据的可移动媒质广泛应用于许多系统,例如电子商务和移动商务等。
在共享经济的相关技术领域,专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专利可以用于保护新的算法、模型、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创新。
然而,在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将共享技术引入在相关技术领域中,但是共享模型作为一种黑盒,如果仅仅只是利用身份识别号码+移动终端+云端服务器,无法体现出各个技术方案的区别,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识别逻辑,提高技术的创造性,从而实现技术创新。
02文献综述
如果将商业规则应用于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商业规则与所述应用场景中的处理过程相互支持、相互作用,在处理过程中的信号走向、信息控制方式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导致处理过程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且这种应用能够获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则该应用具有创造性。
03方法
本研究采用特殊信息识别逻辑算法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无效诉讼中,基于共享技术的相关涉案文件进行了详细研究和比较分析,以揭示基于共享技术和商业方法类相关的申请文件如何提高创造性的问题。
涉案专利:ZL201580000024.X
技术领域: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
背景技术: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领域,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设备和传感器不断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据需要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以实现对现实世界更深入地理解和预测。然而,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处理大规模、高复杂度的数据时往往存在效率低下、实时性差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实时性,成为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共享经济的背景下,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例如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充电宝等。这些应用场景不仅需要处理大量的用户数据,还需要实时地响应用户需求,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如何将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与共享经济相结合,实现技术创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研究发现,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例如分布式计算、云计算、边缘计算等,可以有效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实时性。同时,结合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更加精准地预测和决策。
技术问题:1. 用户身份验证效率低下:在租借过程中,需要对用户身份进行准确验证,以确保租借的安全性。然而,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往往耗时较长,影响用户体验。2. 移动电源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困难:移动电源在租借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控其状态,包括电量、位置等信息。传统的监控方法无法实现对大量移动电源的实时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管理成本增加。3. 租借终端的智能化程度不足:现有的租借终端往往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有限,无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独立权利要求:
1. 一种移动电源的租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移动终端接收第一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移动终端接收移动电源租借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移动终端向云端服务器发送第二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以由云端服务器判断发送第二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的用户是否有租借移动电源的权限;
如果有权限,则云端服务器对所述身份识别号码对应的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中移动电源的数量进行核对,如果移动电源租借终端有库存,则由云端服务器向所述身份识别号码对应的移动电源租借终端发送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以由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传出移动电源,所述第二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携带了移动电源租借终端的身份识别号码;移动终端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处理结果;移动终端提示处理结果;
所述云端服务器向所述身份识别号码对应的移动电源租借终端发送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具体包括:云端服务器根据预先存储的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中的所有移动电源的状态信息生成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所述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携带可供租借的移动电源的身份识别号码;云端服务器向所述身份识别号码对应的移动电源租借终端发送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
技术效果:
解决了在用户不知晓所借电源状态的情况下,通过对移动终端,身份识别号码和云端服务器之间的指令生成和识别逻辑,精准地实现用户对移动电源的租借。
无效的理由
(1)本专利中,租借的物品是移动电源,而在证据1中为公共自行车;
(2)权1中的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根据预先存储的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中的所有移动电源的状态信息生成,并且云端服务器会对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中移动电源的数量进行核对,如果移动电源租借终端有库存,则发送第三借入移动电源的指令以由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传出移动电源;
(3)移动终端接收云端服务器发送的处理结果,移动终端提示处理结果。
04结果与分析
在证据1公开的自行车租还方法中,通过发送含有“站点ID+自行车ID”的指令,在手机、自行车租赁站点、自行车控制中心的服务器之间完成自行车的租用,尽管证据1的技术架构与权1中的移动终端、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云端服务器组成的技术架构类似,但二者的应用场景差异较大。
证据1中的自行车租借过程是在租赁人能够观察到被租物品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不同于权1中的移动电源租借。
在权1中,用户租用的移动电源是在云端服务器的控制(包括云端服务器核对移动电源的相应状态信息)下得到的。也就是说用户租借移动电源时并不知晓被租电源的情况,要被租借的移动电源完全由权1中的移动终端、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云端服务器组成的技术架构进行判断、选择和提供。即,权1和证据1二者的处理过程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在证据1公开的自行车租还方法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无法实现适当的移动电源的租借。同时,也没有证据证明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技术架构比较:证据1(自行车租赁):技术架构包括手机、自行车租赁站点、自行车控制中心的服务器,用户在租用自行车时能够直接观察到自行车。
权1(移动电源租赁):技术架构包括移动终端、移动电源租借终端、云端服务器,用户在租借移动电源时无法直接观察到移动电源,租借过程完全依赖于技术架构的判断和选择。
应用场景差异:
证据1的自行车租赁过程是在用户能够看到自行车的情况下完成的,这允许用户对自行车进行直接的评估和选择。
权1的移动电源租赁过程则是在云端服务器的控制下完成,用户无法直接看到移动电源,租借过程更加依赖于技术架构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创造性劳动:
根据文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无法将证据1中的自行车租赁技术直接应用于权1中的移动电源租赁。这表明两个技术之间存在实质性的差异。
公知常识问题:
文本中提到没有证据证明权1和证据1之间的技术特征差异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这意味着这些技术特征可能具有专利性,因为它们不是该领域内普遍知晓或容易想到的。
在无效理由分析中,本研究发现涉案专利与证据1公开的自行车租还方法在应用场景和技术架构上存在较大差异。证据1中的自行车租借过程是在租赁人能够观察到被租物品的情况下完成的,而涉案专利中的移动电源租借过程则完全由云端服务器控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直接从证据1中获得涉案专利的技术方案,涉案专利具有创造性。
在大数据与互联网技术领域,涉案专利的提出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涉案专利提高了移动电源租借过程的效率和实时性,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涉案专利的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推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
05结语
虽然权1和证据1涉及的都是一种移动物品的租借方法,两者属于类似的商业规则,但是在证据1中,自行车的租借过程是在租赁人能够观察到被租物品的情况下完成的,而在权1中,移动电源的租借是在用户并不知晓所借电源的情况下完成的,使得两者应用场景差异较大。
当租借这一商业规则应用于移动电源和自行车两个不同的应用场景时,其处理方式也将发生变化。
针对商业方法类专利申请进行评价时,如果区别特征为商业规则和方法特征,不应将其与技术特征简单割裂开来,而应从两者(即商业规则和方法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考量,进而判断商业规则和方法特征与技术特征之间是否通过相互支持、相互作用解决了相应的技术问题并能够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